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
概况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06年9月,由计算机工程与技术实验中心、信息与通信实验中心整合而成。设有18个教学实验室和2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教学仪器和仪器总数超3000件,资产总额近3000万元,实验室使用面积达4300平方米。每年主要承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网络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六个本科专业约160门课程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任务,并为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创活动等提供开放服务。2024年实验中心接管了承担全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增加14间教学机房,实验室设备总资产突破4000万元,教学和配套用房使用面积扩大至6963平方米。
实验中心目前有专职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16人,兼职专任教师1人,具有硕士学位达到100%,其中,高级职称2人,博士学位5人。
实验中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2004年,上海海事大学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2007年,上海海事大学与ALTERA公司共建EDA/SOPC联合实验室。2017年,上海海事大学和大唐移动联合共建4G移动通信实验室。校企共建实验室,已成为电信和通信类学生的专业实训和学生竞赛的主要基地,也为相关学科增添了专业特色。
2020年,实验中心获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智慧航运信息与通信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立项。示范中心重点建设了“智慧航运通信工程实验室”、“水下通信与海洋网络实验室”、“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联合实验室”“计算机视觉与航运信息智能化处理实验室”,进一步将海洋、航运、港口、物流等学校特色与智能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示范中心已成为学院本科学生培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支撑平台。
实验中心建设注重虚实结合。2021年,“近海航运无线通信系统部署与开通实验”虚拟仿真课程项目建成。2023年“开放式视觉感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示范平台建设项目”建成,该项目已与重庆大学合作,并获得了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实验教学课程“西部行”协同建设项目的立项。虚仿实验项目的不断拓展和投入使用,不仅丰富了实验教学形式,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实验中心秉承开放办学理念,欢迎广大师生联系我们,预约教学实验、科研、竞赛(含培训)或学生科创活动。
行政领导
主任:周薇娜(38282879)
副主任:张恒振(38282880) 、林鑫伟(38282890)、刘清华(38284881)
附:子中心介绍
1.计算机工程与技术实验中心简介
计算机工程与技术实验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隶属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名,其中高级工程师1名,工程师6名,其中博士3名,具有硕士学位达到100%。下设8个实验室:计算机信息与软件技术实验室,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系统软件技术实验室(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实验室),网络应用技术实验室,网络综合测试实验室,网络综合布线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信息处理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1400平米,拥有仪器设备近600台套,设备总值约1000万元。
实验中心主要负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金融、网络工程和人工智能4个本科专业教学实验和实践环境;并承担计算机应用技术工程硕士以及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承担大学生科学创新和竞赛实验。除了开设计算机类30余门专业课实验,还提供包括高性能计算、图形图像处理、程序开发、数据库、软件仿真等软硬件实验平台。
2023年建成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区块链实验室和信息处理实验室,主要包括:基于云平台构建了一套面向教学实验实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平台、网联AIOT智能计算实验平台、区块链技术实验平台和车联网智能计算实验平台、自动驾驶实训系统、智能实验室监控管理及智能交运AI实战平台系统、态势感知实验教学无人船平台、船舶信息处理和船舶海上通信系统、船舶内外自动监控与信息处理系统。
2.信息与通信实验中心简介
信息与通信实验中心成立于2005年,现隶属于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7名,其中,中级职称7名,博士2名,具有硕士学位达到100%。实验中心主要负责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和实践任务。实验中心现有智慧航运通信工程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水下通信与海洋网络实验室、通信电路实验室、港航电子综合实验室、电子工艺实习基地、航运电子技术实验室、现代信息交换实验室、视音频传输处理实验室共10个教学型实验室,以及一个大学生创新基地(电子设计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1664平方米;仪器和设备总数2300余件,资产总值超1800万元。
2004年,上海海事大学与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共建数字信号处理方案实验室。
2007年,上海海事大学与ALTERA公司共建EDA/SOPC联合实验室。
2017年,上海海事大学和大唐移动联合共建4G移动通信实验室。
2021年,虚拟仿真课程项目“近海航运无线通信系统部署与开通实验”建成。
2023年,智慧航运通信工程实验室建成,融合了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技术、大数据技术、智慧港口、智慧物流、智慧船舶等多种技术,覆盖近海、港口、海上等全业务场景下的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及大数据技术的原理类实验和工程类实践的整套教学内容。
2023年,水下通信与海洋网络实验室基本建成,已完成相关实验课程和内外场实验室建设。
2023年“开放式视觉感知技术虚拟仿真实验示范平台建设项目”建成。
3.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简介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2009年因管理需要,将网络计算机实验室划归至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辖。2024年整个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划归信息工程学院。目前,计算机开放实验室共有14间教学机房,有8台服务器、1070余台计算机和14套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160KVA UPS不间断电源、1套监控管理系统;实验室设备总资产近1100万元,教学和配套用房使用面积2663平方米。
计算机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有7人,分别由2位专职实验管理人员和5位劳务派遣人员组成,2位专职管理人员都是本科以上学历,5位派遣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计算机开放实验室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提供教学实验实践的计算机设备及场所,每间机房都配置了教师机、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等必备的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讲台中控、功放、音响、话筒、投影仪、电子教室软件等;教师使用电子教室软件对机房所有学生机进行广播教学,实时传递教学过程和项目步骤,较好实现了教与学有机结合。计算机开放实验室每年承担教学实验课程160余门、整周课程设计10余门、承担1000人以上考试8次、承担教学实验课时数达8000余课时;同时也为实验实践类课程、联合办学的外教课程、招聘考试、各类基于计算机的培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2025年7月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