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4-07-08 学科专业名称:电子与通信工程 专业代码:085208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 一、学科简介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热点学科,随着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已使世界科技形势发生了极大的变革。电子与通信工程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核心学科,不仅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而且有极强的应用背景,电子与通信产品已深入工业、国防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上海海事大学电子工程系多年来在电子与通信产品开发、船舶通信、导航与图象处理方面、港口无线通信与计算机测控、交通安全与生物信号处理、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学科设有应用电子研究所、通信与测控工程技术研究所、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图像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等研究性科研基地。现有从事教学与研究的专职教师30人 ,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1人 ,博士讲师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70%具有博士学位;现有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近130人 ,本科生近600人。 目前本学科主持国家863计划2项、参与国家863计划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高校博士点基金、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教委创新计划课题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近20项;同时承担了一大批航天测控、港口船舶自动化方面的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 本学科与企业联合设有多个实习基地:上海汇纳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中海电信有限公司、上海邦达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局吴淞海事处VTS中心、上海海事局上海海岸电台、上海广电凯歌雷达通讯设备厂等等。并聘请企事业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二、培养目标 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生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面向港航物流等企事业单位对电子与通信人才的需求,以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培养具备电子与通信产品开发(如DSP系统开发、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开发、单片机系统开发)、船舶通信、导航与图象处理、港口无线通信、计算机测控、水下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 研究生导师 | 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 1.智能信息处理与故障诊断2.水下导航与定位技术 3.DSP及其应用系统开发 | 朱大奇、张颖、杨文路、孔薇、黄洪琼 | 港口无线通信与计算机测控 | 1.无线通信与测控技术2.计算机测控系统 3.港口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 | 曾连荪、张友俊、袁国良、陈淑荣、杨静 | 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 | 1.数字图像与信号处理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2.数字图像与视频的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视觉信号处理与理解及其应用 | 谢宏、许开宇、安博文、徐志京、薄华、夏斌 |
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开 课单 位 | 任课教师 | 拟定任课教师 | 公共学位课(必修,5-7学分)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一 | 文理学院 |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一 | 文理学院 |
|
| 英语(AB类/C类) | 72/144 | 2/4 | 一二 | 外语学院 |
|
| 学位基础课(修9学分) | 矩阵分析与应用 | 54 | 3 | 一 | 信息工程学院 | 谢宏 |
|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 | 54 | 3 | 一 | 文理学院 |
|
| 数值分析 | 54 | 3 | 二 | 文理学院 |
|
| 专业学位课(修8学分) | 现代信号处理 | 54 | 3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薄华 |
| 现代通信理论 | 54 | 3 | 一 | 信息工程学院 | 曾连荪 | 张韵农 | 模式识别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孔薇 |
| 专业选修课(6-8学分) | 现代通信网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陈元林 |
| 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技术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曾连荪 |
| 随机过程及应用 | 36 | 2 | 一 | 信息工程学院 | 张友俊 |
| DSP原理、应用与实现 | 36 | 2 | 一 | 信息工程学院 | 张颖 | 安薄文 | 现代导航系统与水下运载器 | 36 | 2 | 一 | 信息工程学院 | 徐志京 | 颜明重 | 嵌入式系统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邬勤文 | 古海云 | 脑电信号分析与应用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谢宏 | 夏斌 | 数字图像处理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张韵农 | 安博文 | 智能信息处理及其应用 | 54 | 3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孙作雷 | 朱大奇 | 现代故障诊断技术 | 36 | 2 | 二 | 信息工程学院 | 朱大奇 | 袁芳 | 补修课(2门,不计学分) | 通信原理 | 72 |
|
| 信息工程学院 | 本科课 |
| 数字信号处理 | 54 |
|
| 信息工程学院 | 本科课 |
| 其他必修环节(不计学分) | 学术活动与专题讨论会 | 8次 | 一二 |
| 导师 |
| 实践环节 | 3个月 | 三 |
|
|
| 文献阅读 |
|
| 一二 |
| 导师 |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 |
|
| 一 |
|
|
| 中期考核 | 第三学期初 | 科研要求 | 参照学校的要求 | 学位论文 | 第三、四学期 | 其他要求 |
| 备注:(1)研究生必须取得30个学分,并完成培养计划中其他必修环节的全部内容,方可进入论文阶段。(2)英语分类及学位英语要求见《上海海事大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管理规定》。 方案执笔人: 孔薇 学院主管院长: 朱大奇 分委员会主席: 王晓峰 |
|
|
|
|
|
|
|
|
|
五、本学科专业文献阅读的主要书目与主要期刊目录 序号 | 著作和期刊名称 | 作者和出版单位 | 备注 | 1 | 电子学报 | 中国电子学会 | 中文期刊 | 2 | 通信学报 | 中国通信学会 | 3 | 现代通信 | 中国电子学会 | 4 | 移动通信 | 中国通信学会 | 5 | 信号处理 | 中国电子学会信号处理分会 | 6 | 自动化学报 | 中国自动化学会 | 7 | 计算机学报 | 中国计算机学会 | 8 | 中国图形图象学报 | 中国图形图象学会 | 9 |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 中国自动化学会 | 10 | 信息与控制 | 中国自动化学会 | 11 | Proceeding of IEEE |
| 外文期刊 | 12 | IEEE Tr. on COM |
| 13 | IEEE Tr. on IT |
| 14 | IEEE Tr. on SP |
| 15 | IEEE Tr. on IP |
| 16 | IEEE Tr. on C |
| 17 | IEEE Tr. on PAMI |
| 18 | IEEE Tr. on SMC |
| 19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 |
| 20 | Pattern Recognition |
| 21 | 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
| 22 | Computer Vision & Image Understanding |
| 23 | Graphics Modeling & Image Processing |
| 24 | 张贤达、保铮著,通信信号处理 |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12月 | 学术专著 根据课程和研究方向及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需要,选择参看。 | 25 | 张贤达著,信号处理中的线性代数 | 科学出版社,1996年9月 | 26 | 张贤达著,现代信号处理 | 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 27 | 何振亚著,自适应信号处理 | 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 | 28 | 骂颂德、张正友著,计算机视觉——计算理论与算法基础 | 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 | 29 | S.Mallat著,信号处理中的小波导论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 | 30 | R.B.Wells著,工程应用编码与信息理论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4月 | 31 | D.Salomon著,数据压缩原理与应用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 32 | Y.Wang等人著,视频处理与通信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 | 33 | 郑南宁著,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 | 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年3月 | 34 | 章毓晋著,基于内容的视觉信息检索 | 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 35 | J.G.Proakis著,数字通信 |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 | 36 | D.Hansalman著,精通MATLAB 6 |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 37 | 王宏禹著,现代谱估计 |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10月 | 38 | 沈兰荪著,图象编码与异步传输 |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年5月 | 39 | 张授吉、张兰明著,分形与图象压缩 | 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 40 | 龚炜等人著,数字空间中的数学形态学 | 科学出版社,1997年1月 | 41 | 王东生、曹磊著,混沌、分形及其应用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年6月 | 42 | 汪为成、高文著,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 |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 | 43 | 王念旭等人著,DSP基础与应用系统设计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 | 44 | 孙即祥著,现代模式识别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 45 | 钟玉琢等人著,基于对象的多媒体数据压缩国际标准——MPEG4及其校验模型 | 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 46 | 陈国良等人著,遗传算法及其应用 |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年6月 | 47 | L.科恩著,时-频分析:理论与应用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 | 48 | 焦李成著,神经网络计算 | 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 | 49 | 焦李成著,神经网络的应用与实现 | 西安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 | 50 | B.Kosko著,模糊工程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 51 | 黄崇福、王家鼎著,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年2月 | 说明 | 文献阅读: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据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结合导师的科研和自己的论文选题的需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文资料,掌握学科发展的研究前沿。 |
六、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学科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教学实践:参加教学实践(助教),培养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提高他们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使他们了解学校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初步体验、掌握高等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实际技能。 2.科研实践:参加科研实践。把培养研究生和完成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提高能力,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 3.见习和实习:到公司/企业进行实习,目的是使他们对所在单位各类业务工作有所了解,锻炼他们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习/实习工作由学校教师或企业中经过学校聘任的资深技术人员或业务主管负责指导,由学校工程硕士教育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管理。学生应直接参与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项目开发、设计、检测、运行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实习报告。 4.学术活动:参加并开展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术报告、讨论班、作专题报告等形式。学院和电子工程系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作研究报告,同时尽力要求导师在研究生培养期间,提供研究生参加1-2次学术会议,目的是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学术思想,使他们了解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 |